灯塔-日照先锋 > 日照党史 > 每周学党史

每周学党史第20期|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莒县党、政领导机构沿革

发表时间: 2020年04月16日 08:34 来源: 点击量: 1386
字体: [大] [中] [小] [打印] [关闭]

莒县位于山东省东南部,东接五莲县、东港区,西连沂水县、沂南县,北与诸城市为邻,南与莒南县接壤,境内四周环山,中间丘陵、平原、洼地相接,沭河北入南出流经全境,国道、省道交汇莒城,高速、铁路贯穿境内,地处西部沂蒙山腹地与东部沿海地区的结合部,战略地位极为重要。抗日战争前,莒县有2500个村,90万人口。其区域北起擂鼓山(今属安丘县),南到三界首(今属莒南县),西起圣母冢(今属沂南县),东到石场(今属五莲县),南北最大纵距150公里,东西最大横距50公里,是山东大县之一。

1928年10月中国共产党莒县特别支部建立,到1949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,莒县区划几经变动,党政领导机构也经历了多次演变。

一、莒县最早的县级党组织

1928年6月,中共山东省委特派员孙兆鹏同志到沂水县整顿党组织时,与莒县的中共党员宋延琴取得了联系,并共同在莒县发展党员。于1928年10月建立了莒县第一个县级党组织——中国共产党莒县特别支部,直接受中共山东省委领导。孙兆鹏任特支书记。同年12月,孙兆鹏奉调回省委,宋延琴接任特支书记。特支改由新成立的中共沂水县委领导。1929年5月,国民党沂水县指导委员会和县政府开始大肆逮捕共产党员,中共沂水县委成员多数被捕,莒县特支与沂水县委失掉了联系。宋延琴转入济南进行活动。莒县特支的活动中止。

二、抗战初期莒县党的领导机构

抗日战争初期,为了组织抗日武装,发展党的组织,1937年11月省委决定成立中共莒县特别支部,由郭有邻任特支书记,12月特别支部正式组成,直接受省委领导。这是在莒县党的历史上第二次成立特支。1938年8月中共莒县委员会于现在的小店乡岳家沟村建立,受中共鲁东南特别委员会领导。郭有邻任县委书记,任期至1939年6月。这是莒县党的历史上第一届县委。当时因党组织不公开,县委对外称八路军驻莒办事处。

三、分设莒南、莒北县委,统一组成抗日民主政府

1939年6月,中共鲁东南特委根据日寇占领莒县城,并在城周围及公路沿线重要村镇安设据点的斗争形势,决定撤销莒县县委,并以莒(县)日(照)公路为界,将原莒县分为莒南、莒北两部分。当时的莒县还是沿用国民党政权划定的范围。北至现在的安丘县的柳沟、石埠子;南至现在江苏省的三界首;西到现在沂水县的四十里堡,沂南县的圣母冢,东到现在诸城县的北杏、五莲县的石场。全县分为十个区。莒日公路以南首先建立了一、六、七、八区中心区委。袁子扬任中心区委书记。1939年7月又成立了中共莒南县委员会,白炎波任县委书记,任期至1940年12月。莒日公路以北首先建立了二、三中心区委,辛纯任中心区委书记。1939年10月又成立了中共莒北县委员会,尚立斋任县委书记。1940年7月,因国民党顽固派和反动会门组织“万仙会”的两面夹击,莒北县委领导抗日的工作难以坚持,便撤往莒日公路以南。同年12月莒北县委撤销。1940年3月31日,在现在的中楼乡上涧村成立了共产党领导下的莒县第一个行政机构——莒县抗日民主政府。谢辉任县长,任期至1940年12月。政府的施政范围不分莒南、莒北,目的是为了团结各阶层的抗日力量。这段时间是两个县委、一个政府。

四、莒中县的党政领导机构

为了加强边沿区的对敌斗争,1940年12月,中共山东一区党委五地委(1939年7月鲁东南特委改称五地委)决定以浔河(大店镇北)为界。将原莒南县分为莒南、莒中两个县。莒中县北至绪密,东至中楼,西至圣母冢。分县后,莒中县随即组成了新的县委和行政机构——莒中行署,1942年9月莒中行署改为莒中县政府。到1944年11月莒城解放后,莒中县向北又扩大到现在的店子集、阎庄、廿里一带。莒中县自建制到改名莒县期间的党、政主要负责人及任职时间为:

县委书记:白炎波1940年12月—1942年5月

副书记:杨维屏1941年10月—1942年5月

书记:杨维屏1942年5月—1943年4月

副书记:亓仲文1942年9月—1944年6月

书记:王建青1943年4月—1944年6月

副书记:杨维屏1943年4月—1943年5月

书记:亓仲文1944年6月—1945年10月

行署主任:艾光楼194l年1月—1941年2月

代理主任:主纪先1941年2月—1941年7月

主任:王玉璞1941年7月—1941年8月

主任:卞子策1941年8月—1942年9月

县长:吕进1942年9月—1943年1月

县长:马耀崙1943年1月—1943年5月

县长:马骅l943年5月—1944年11月

县长:王子谦1945年l月—1945年10月

五、莒县的党政领导机构

1945年9月,抗日战争胜利结束,中共滨海区党委决定将撤销后的莒临县的苗蒋区划归莒县,10月又将莒北县的招贤、绪密、崮山、大石头、桑园、石场六个区划归莒县,同时将莒中县改名为莒县。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莒县县委、莒县政府的主要负责人及任职时间是:

县委书记:孔福亭1945年10月—1948年1月

副书记:白锋1945年11月—1946年3月

副书记:陈定一1946年7月—1947年11月

代理书记:张敬堂1948年3月—1948年11月

书记:孔福亭1948年11月—1949年2月

书记:王新华1949年3月—新中国成立后

副书记:朱德民1949年3月—1949年7月

县长:王子谦1945年10月—1946年7月

县长:马骅1946年8月—1947年9月

县长:薛翰亭1947年9月—1948年11月

县长;王新华1948年11月—1949年3月

县长:何乐三1949年4月—新中国成立后。

六、莒北县的领导机构

1940年7月第一届莒北县委撤往莒日公路以南之后,敌、伪、顽和“万仙会”多次纠集力量,向公路南我根据地进犯,均遭到八路军主力和地方部队的有力反击。1943年春,为了领导莒北县的对敌斗争,经上级党委决定,成立了莒北县工作委员会。为配合莒北县工委开展工作,1943年7月,滨海军区组织部队开始进击莒日公路以北地区的日、伪军及反动武装势力,经过两个月的连续作战,除五莲山区一部仍为张步云占踞外,我基本上控制了诸、日、莒山区,解放村庄三百余个,人口三十多万。这是自1940年7月撤出莒日公路北后,滨海地区斗争形势的重大转折。1943年8月重新建立了中共莒北县委,到1945年10月,刘特夫、尚立斋、王绪飞先后任书记。1945年10月,莒北县6个区划归莒县,其余区与原诸莒边县部分区组成新莒北县,直到1950年1月莒北县建制撤销。该县范围虽经几次变动,但党、政领导机构一直延续下来。

七、抗日战争时期与解放战争时期的相邻边县

(一)莒赣临边区

1939年4月下旬,根据鲁东南特委“依托莒县,向南发展”的指导思想,中共莒(县)赣(榆)临(沂)边区工作委员会在张家相邸成立。辖莒县九、十区,赣榆五、六区和临沂五区。白炎波任书记。工委成立后,召开了第一次会议,传达了特委指示,研究了发展党组织、筹建武装等事宜。6月,日军集结2万余人,对鲁中、鲁东南抗日根据地开展第一次大“扫荡”。11日,侵占莒县,沿台潍、泰石公路安设据点。为便于开展对敌斗争,鲁东南特委决定,撤消莒赣临边区工委。

(二)莒临县

为加强对敌斗争,粉碎敌人对抗日根据地的封锁、“蚕食”,打通滨海与鲁中的交通联系,滨海地委决定:建立莒临边工委,庄泽华任书记。同时成立莒临边办事处,卞子策任主任(因病未到职),薛翰亭任副主任(主持工作),建立了莒临边游击大队,庄泽华兼任政委,袁子山任大队长,辖两个连300人。莒临边县位于台潍公路两侧,辖原莒中县的夏庄,原莒南县的汀水、许口,原临沂东北的常沟(改为汤头区),共5个区,是临沂、莒南、莒中3县结合部,共666个自然村,大部为敌占区。该工委隶属滨海地委领导,1943年4月滨海地委撤销,归属滨海区党委领导。1943年9月,滨海区党委和专署决定,中共莒临边工委改为中共莒临县委,庄泽华任书记。同时,莒临边办事处改为莒临县政府,薛翰亭任县长。该县从1944年6月起改属滨海区三地委(滨中地委)领导。1945年9月莒临县撤销。

(三)诸莒边县

1943年7月15日,日军1500多人在伪张步云等部3000多人的配合下,进占五莲山区,妄图控制已被八路军收复的莒日诸山区。18日,滨海军区十三团对伪张步云部实施突袭,新一一一师同日军展开激战,胶东军区十四团1个营越过胶济铁路,配合打击五莲山之敌,恢复了五莲山区要地,基本控制了莒日诸山区。28日,日军自安丘南犯,伪军吴化文部由沂水向莒县北部进犯。8月6日,鲁中军区第一团与滨海军区第十三团两个营配合作战,袭击伪厉文礼部后方,歼灭其特务团大部,与厉文礼共居巢的国民党反共摩擦专家秦启荣毙命。同时鲁中军区第二团和第一军分区部队在鲁村重创伪吴化文部。八路军部队基本控制诸(城)莒(县)日(照)安(丘)边区,成立了中共诸(城)沂(水)边工作委员会。王东年任工委书记,9月,根据鲁中区三地委指示,将诸沂边改为诸莒边县,成立中共诸莒边工委、诸莒边县抗日民主政府。于应龙任书记,王东年任县长。9月,滨海区一地委,一行署成立,诸莒边县隶属滨海区一地委,一行署领导。1944年3月,诸莒边工委改称诸莒边县委,于应龙任书记。9月,根据滨海区党委调整部分县行政区划的决定,诸莒边县撤销。

(四)莒沂县

1943年7月初,根据山东分局和山东军区统一部署,鲁中军区派主力一、二、四团及一、二、三军区部队在滨海军区十三团配合下,进军莒(县)沂(水)安(丘)地区开辟沂山根据地,收复了沂蒙山区北部。之后,鲁中部队先后恢复沂水县东北部三区、七区及莒县六区、七区部分地区。8月,鲁中区党委决定,在这块新收复区建立莒沂边工作委员会和办事处。薛绍庚任工委书记,林歧任办事处主任。辖杨庄、碁山、峰山、东莞、箕山5个分区委,区公所。1943年冬,中共莒沂边县工委撤销,随之建立县委,党的领导机构称中共莒沂县委,薛绍庚、邹屏、黄仲华、王树芝先后任书记,主要活动在天宝、纪家坪一带。书记薛绍庚。1943年冬至1949年7月隶属中共沂山地委领导,1949年7月至1949年9月隶属沂蒙地委领导。1949年7月,莒沂县和沂北县合并,仍称莒沂县,常驻杨家城子、刘家城子。辖东莞、峰山、碁山、箕山、雪山、杨庄、马站、浯河、崖庄、高桥、道托、诸葛、长安、韩旺、葛庄15个分区委、区公所。



相关阅读